1. 历史网 > 考古发现 >

洛阳王湾遗址简介

王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红山乡王湾村北。遗址在涧河右岸第一台地上,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它的西北与有仰韶、周代文化遗存的史家湾村隔河相望。

王湾遗址文化层厚3米左右,内含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和龙山文化三期。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房基、灰坑和墓葬,以及西周、东周、晋、北朝时期的灰坑、陶窑、墓葬等。

王湾遗址出土的陶器众多,地层明确,从早期到晚期陶器的发展演变脉络清楚,对陶器分期断代具有重大的意义。湾遗址首次发现在仰韶文化中用石块铺砌的墙基和挖槽等现象,对于研究当时人类居住房屋的建筑结构、防潮措施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遗址中发现的房基、墓葬、陶窑和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对研究当时的聚落形态及生产力发展水平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遗址特点

堆积文化层

洛阳王湾遗址包括北朝、周代和新石器时代各文化堆积,其中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特别厚,一般达3米左右。灰坑分布密集、多重迭打破,说明它延续的时间很长。整个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可按其堆积层次、各层的文化遗物差异性,以及遗址相互迭压打破关系,将它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王湾第一期文化、王湾第二期文化、王湾第三期文化。

遗址结构

王湾第一期文化,房子可分大、中、小三种,全为地上建筑,居住面的结构可分两类:一为草拌泥的红烧土,表面坚硬龟裂;一为石灰质物质做成,近似现代建筑上用的三合土,十分坚硬而光滑。墙基结构多为挖槽建筑,内填碎块红烧土,基内外都有柱洞,有的墙基地面上还铺有大块平整的砾石。王湾第二期文化,居住面是一种近三合土的白灰面,附近和上面多红烧土块。

墓葬形制

王湾第一期文化,墓葬种类包括长方形竖穴墓、小口尖底瓶葬、瓮棺葬和二层台竖穴墓。通常成人葬式为单身仰卧直肢葬,头向西北,绝大部分墓葬均无随葬品。人头骨涂朱现象比较普遍。王湾第二期文化,主要长方形竖穴墓,埋葬习俗与第一期基本相同,随葬品一般不丰富,仍见头骨涂朱者,并发现俯身直肢葬,其中一座双手被缚,俯身直肢。王湾第三期文化,皆长方形坑,葬式为仰身直肢葬,无随葬品。

周代墓葬全为长方形竖穴墓,有棺有椁、有棺无椁、无棺无椁三类,就其形制看,西周墓一般小而浅,东周墓则大而深。王湾周墓,从西周中晚期开始流行屈肢葬,到春秋、战国时期更为盛行。

价值意义

王湾遗址的周墓与洛阳中州路周墓,两地材料相互补充,对探讨屈肢葬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北朝遗址中发现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建筑材料等对研究北朝的社会经济和生活特点都是相当重要的。

王湾遗址是一处中国最早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遗址,该遗址为仰韶文化向河南龙山文化过渡提供了明确的地层关系和大量实物资料,在考古学上具有重要价值。

王湾三期文化陶器的内涵较为复杂,从陶鬲、陶鬻、瓮、三足皿等器物的演变规律探其源流,对于研究它与周围诸文化(民族)的关系,特别是研究中原地区西、东方夏、商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kgfx/15673.html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历史网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本文链接: 洛阳王湾遗址简介

欢迎关注:【历史网】http://www.iobobo.com/




声明: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QQ联系:56907920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微信号暂不提供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