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在位时,上至公、卿,下至郎、吏,都订有明价。当时有个叫崔烈的人,特别透过上层的关系,以一半的价钱(5百万钱)买到一个订价千万的司徒官职,消息传开,议论纷至,崔烈的官誉也大受影响。
有一天,他问他的儿子崔钧:我现在位居三公之首,社会上有什么看法?崔钧回答:父亲年轻时名声很好,况且当过太守、九卿等要职,议论的人说你当上三公很合理;但现在你真的当上了,反而让人觉得非议和失望。崔烈急忙问为什么?崔钧则说:大家都说你身上有股『铜臭』味。崔烈一听大怒,拿起手杖就向儿子打去。而铜臭一词即源于此。
买官卖官,自古有之。其方式不外有二种,一种是利用各种名义,如婚丧喜庆、诞辰乔迁,以及藉送往迎来等方式,在平常就打好关系;当然,平日有注意打点者,升官自然会有他的份。
另一种方式,则是公开卖官鬻爵,毫不掩饰,当然买官的帐,最后还是算到老百姓的头上。时至今日,公开卖官鬻爵已不复见,但靠平常之捐输以做好人际关系者,仍有所闻,基本上铜臭味可能没那么重,但酒肉臭味,则到处弥漫。而讲到铜臭和酒肉臭,二者大概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lswh/17211.html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历史网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本文链接: “铜臭”一词的由来
欢迎关注:【历史网】http://www.iobob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