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网 > 中国历史 > 宋朝历史 >

吕思勉:史学大师为何“诋毁”岳飞

管社山前湖水平,斜阳天际照空明。若非内热忧黎庶,便合渔樵了此生。

1925年,吕思勉写下上述《万顷堂》一诗,表达几个志向:

其一是不愿从政,因读书人“多欲而避事,乃藉口于学者不当于世务,以自逃责,而于权利之争,争先恐后,未见其无所知不暇及也”。

其二是不屑为稻粱谋,即“只想在现状之下,求个苟安,或者捞摸些好处,因而没有改革的志愿;那还讲做学问干什么”。

此时吕思勉已在大学任教,并于两年前完成《白话本国史》,该书被顾颉刚赞为:“为通史写作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白话本国史》问世前,国内学者多受西方史学影响,以琐屑考证为能事,吕思勉逆潮流而动,主张融会贯通,由此开启“新史学”一脉。严耕望曾说:“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然而,恰恰是这本被称为“中国史之第一名作”(金毓黻语)的《白话本国史》,给吕思勉带来无穷烦恼,因涉嫌“诋毁岳飞”,被斥为“摭拾浮词,妄陈瞽说”,书遭禁,人被告上法庭,但直到晚年,吕思勉也没服气。

今年是吕思勉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重新梳理这一公案,可见这位被冷落的史学大师的磊落襟怀。

23岁便读完《二十四史》

1884年,吕思勉生于江苏常州,是“国朝第一状元吕宫”之后(其实是清朝第二位状元,晚于傅以渐)。吕家“世代仕宦”,父吕德骥少有文名,却科场不顺,10次乡试均失败。母程梫(音如“寝”)是武进名士程兆缙次女,亦能诗能文。

4岁时,父母给吕思勉讲了一个故事:吕的外曾祖父去世后,外曾祖母带4个儿子回常州,生活极贫困,一日下雨墙倒,外曾祖母修墙时,在墙根下挖出一篓黄金,但她认为这是非分之财,不应据为己有,便将其仍埋于原处。此事对吕思勉一生影响颇大。

吕思勉6岁发蒙,9岁时因家贫,只靠父母和姐姐教导,终生未入学校读书。据吕思勉自己说,“和史学发生关系,还远在八岁的时候”。

20岁时,吕思勉赴南京参加乡试,为帮朋友,在考场上竟一日作文14篇,“比时予兴会甚佳,虽在场中代人作文甚多,而出场仍甚早”,结果还考中了秀才。

此后,吕思勉在小学任教,月薪20元,曾是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的老师。

吕思勉13岁时开始读《时务报》,膺服康梁,“虽亲炙之师友不逮也”,因此“论政治利弊,好从发展上推求其所以然”,但23岁时,因父亲去世,“家境益坏,乃真不得不藉劳力以自活”。此时吕思勉已读完一遍《二十四史》(传说他曾读过三遍),“且性好考证,故遂逐渐走入史学一路”,从此“专意治史矣”。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zgls/songchaolishi/20221010/20841.html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历史网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本文链接: 吕思勉:史学大师为何“诋毁”岳飞

欢迎关注:【历史网】http://www.iobobo.com/




声明: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QQ联系:56907920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微信号暂不提供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