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网 > 中国历史 > 当代历史 >

季羡林之子季承最后的追忆:“南饶北季”的书信神交

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2018年2月6日凌晨于香港逝世,享年101岁。饶宗颐,字伯濂、固庵,号选堂,1917年8月出生于广东潮州,1949年来到香港,是享誉世界的著名汉学家。

在学界,有“南饶北季”之称,指的是饶宗颐和季羡林。二人私交甚好,又互相敬仰。

季羡林曾说:“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饶宗颐对季羡林的敬慕也很直接:“季先生是中国唯一的。”

2月7日,知道君专程拜访了季羡林之子季承先生。在他家的客厅,有三面书架,其中一个书架,有一整排《饶宗颐二十世纪文集》,共20册。书面有些泛黄了,季承告诉知道君,这是饶先生送给季先生的。

他说,两位先生“神交”多,一南一北,互相尊敬,君子之交。季先生去香港看饶先生,饶先生来北京拜访过季先生,两人多年来以书信来往。

令人唏嘘的是,在拜访季承先生不久后,季承先生于2月8日凌晨两点逝世,享年83岁。

今天,知道君与大家分享当日与季承先生的对话。愿几位先生安息。

对话季承

饶先生和父亲是君子之交

知道君:饶先生去世了,季先生曾说,饶先生是他心中的大师。就您所知两人交往多吗?

季承:两人神交比较多,“我知道你饶宗颐,你也知道我季羡林”。但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实际的来往比较少。但他们都互相了解,互相尊敬,是君子之交。

知道君:您书架上这排《饶宗颐二十世纪文集》是季先生留下来的?

季承:这是饶先生送给季先生的,我们特地留下来了。

知道君:据您所知,饶先生和季先生一共见过几次面?

季承:具体见过几次面我说不清楚,我爱人说至少见过三次。去香港的时候见过。学术上共通,见面少,但书信来往多。

知道君:学术界一直流传着“南饶北季”的说法,季先生对这个称呼怎么看待?

季承:我父亲对饶先生非常尊重。“南饶北季”这种说法,我父亲也知道。饶先生终身致力于学问,很不简单,我父亲很佩服他。

知道君:季先生和饶先生都被称作“国学大师”,还一起创办了《华学》杂志向世界推广汉学,在你看来,两人学术交往多吗?

季承:他们俩的领域其实不太一样。饶先生在国学方便比较着重,季先生主要精力在语言和历史方面。不过,饶先生对敦煌学非常重视,有很好的研究成果;季先生也是敦煌研究的专家,是敦煌学会的名誉会长,在这方面,他俩的学术上会有一些交叉。

知道君:据我所知,两人都喜欢荷花,饶先生还过季先生“荷花图”。季先生在自己门前种过荷花,被称为“季荷”,饶先生画的荷花被人称为“饶荷”,你觉得这是俩人精神世界的共通之处吗?

季承:我觉得是对自然朴素状态的热爱。父亲偶然把自己门前池塘荷花种起来了。荷花是从从湖北带过来的,开的花朵非常多,非常浓艳,叶子也很大,颜色是深绿的。

知道君:饶先生是6号凌晨在睡梦中去世的,享年101岁,我们知道,季先生也是高寿,你觉得有什么原因吗?

季承:饶先生身体素质不错,能沉下心来做学问,寿险很长,我老爸是98,差两岁没到一百。做学问比较平静,寿限比较高。

我父亲也是在睡梦中去世的,6点钟醒了,起来后,说我还要睡觉,躺下后就不行了。也是清晨,人像蜡烛一样,燃烧尽了。

……

更多>>(接下文评论)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zgls/dangdailishi/20240304/61422.html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历史网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本文链接: 季羡林之子季承最后的追忆:“南饶北季”的书信神交

欢迎关注:【历史网】http://www.iobobo.com/




声明: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QQ联系:56907920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微信号暂不提供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