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网 > 世界历史 > 欧洲历史 >

欧洲文明历史起源介绍

  欧洲文明的形成受到了近东,中亚的影响。以下是故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洲文明历史起源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欧洲文明历史起源介绍

  欧洲文明历史起源简介

  欧洲文明的源头在希腊,希腊文明的源头在西亚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希伯来-腓尼基文明和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以及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文明,爱琴文明主要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这些文明地理上连结起来,就是一个漂亮的“新月湾”。这是欧洲文明源头的基本结构。

  欧几里德《几何原本》是在总结东方埃及文明及希腊几何学基础上而成,毕达哥拉斯勾股定理在两河流域文明之前就已知有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只是验证普及此定理而已,泰勒斯研究埃及、巴比伦数学、天文学后,预测到日食、月食,古希腊学者亚里斯托库斯根据巴比伦人的观测资料提出“太阳中心说”,凯撒将埃及太阳历改为“儒略历”。

  毕达哥拉斯、修昔底德、色诺芬尼、亚里士多德等都曾游学于近东。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大帝鼓励与西亚通婚,塞流顾君主娶巴比伦女子为妻。

  主体是希腊文化,罗马时代也是承希腊文化的衣钵。印欧语应该是源于两河流域,但是语言仅仅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就主要的讲,基督教出自于犹太教,哲学和伦理思想出自古希腊。靠近中东的地区受到回教文明的影响较多,东正教与天主教的分离就是因为拜占庭靠近中东。西欧距离中东较远,所以文明发展的独立性较强,近代科学与工业的源于西欧就是证明之一。

  欧洲文明历史起源介绍

  1、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1)苏美尔文明:

  A、概况: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前4000年左右来自东部山区的苏美尔人。苏美尔人的帝国(史称乌尔第三王朝)从公元前2113到2006年,维持了一个世纪。 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早在公元前4300――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内部平原上建立了12个城市,标志着两河流域南部地区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向文明时代的过渡。苏美尔文明实际是城市、城邦文明。在世界历史上最早建立城市的民族。

  B、主要内容:

  楔形文字(cuneiform)的发明和使用: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约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的象形文字书写的泥板书,在此后的1000年间,象形文字发展成为楔形文字。这是两河流域南部迄今所知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cuneiform),被后来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所承袭,并随着商业和文化交流的扩大而传播到整个西亚和西南亚,两河流域其他民族也采用了这种文字。公元前1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已成为当时国家交往通用的文字体系,连埃及和两河流域各国外交往来的书信或订立条约时也都使用楔形文字。

  太阴历: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一个月。一年分12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这样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时间,于是他们又创立了设置闰年的办法。

  (2)阿卡德文明:

  A、概况:阿卡德(Akkad)是一个城市国家,存在于巴比伦的前期。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约前2371年,阿卡德人首领萨尔贡(Sargon)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建立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阿卡德王国,定都阿卡德,即後来的巴比伦城。约前2191年古提人(Guti)灭阿卡德。

  (3)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之一,公元前十九世纪中,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Hammurabi)(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史称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

  A、汉谟拉比法典: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乌尔纳木法典》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纳木国王用苏美尔文的法典,现只剩几条残片,但影响很大。)

  B、空中花园: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是当时世上最繁华的城市和中东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有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空中花园”,其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远离Euphrates河,输水设备是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建筑所用的砖块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抵河水长年的侵蚀而不塌下。

  C、早期学校:巴比伦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其教育也是早于其他国家的,公元前2000年的智慧之家(the House of Wisdom)是两河流域实施高水平教学的场所,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D、古巴比伦诺亚方舟传说,影响了许多民族的神话,写进了犹太人的《旧约圣经》

  影响具体体现:

  1、水—创世/灭世:

  两河文明:风神恩利不顾母亲女神劝诫,令众神灭人类,水神恩基让正直国王乘方舟逃生。

  《圣经》:耶和华后悔造人类,洪水灭人类,诺亚方舟(沥青来自两河)

  1872年英国人乔治-斯密斯“《旧约-创世记》关于洪水源自巴比伦亚述人”,此说也被恩格斯《反杜林论》中引用,说“《旧约-创世记》中所有记载均可以从苏美尔文化中找到谜底”

  2、复活:苏美尔神话《英女娜降至冥府》,天界女王英女娜被冥府判死刑,尸体墙外的木桩上,智慧女神令众神取走,以生命之水和生命之食使之复活。

  3、苏美尔神话《锄之歌》种人;《旧约-创世记》上帝用尘土造亚当,用亚当第七根肋骨造夏娃。

  《恩基和宁胡尔萨格》(楔形文字泥板):发生在众神乐园“迪尔蒙”,水神恩基与母神宁胡尔萨格,经9天无痛分娩生宁木,后恩基与宁木生宁库尔拉,后恩基又与宁库尔拉生美女乌特图,恩基又向乌特图求欢,但无生产。宁胡尔萨格非常生气,后宁胡尔萨格用恩基的精液创造8中植物,恩基偷吃了这8中植物,宁胡尔萨格诅咒恩基离去,恩基因此病倒,宁胡尔萨格可怜其为其治病,创8种神分别治疗其8处痛处,但条件是待恩基康复后要安排好这8种神,恩基答应了。恩基第七处痛处就是肋骨。

  4、关于楔形文字:

  (1)文字起源神话传说:中国结绳记事、仓颉造字;埃及智慧女神托特(thot)造字;希腊埃斯库罗斯作品中普罗米修斯被视为文字创造者;犹太22个字母由上帝所造;穆斯林安拉用白板珍珠造成刻字版,用500年都走不到尽头的巨笔造字。

  (2)18世纪以前没有科学的文字起源学说,都是神话。18世纪后有“文字进化论”,一般认为有叙事图画演变成文字。19世纪后半期发现大量楔形文字,1804年德国一中学老师破译楔形文字,后美国学者史蔓特-白斯拉特(Schmandt Besserat)质疑,提出由陶筹而文字说。

  (3)传统认为实物记事(结绳、刻楔、珍珠、贝壳)都不能变成文字,只有图画才是文字起源,一脉相传,陶筹而文则违反同态转变,是“完全变态”的。

  (4)文字以前一直视为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但乌鲁克考古发现,大型宗教建筑物为中心的城市兴起于考古层,早于最早文字出现的考古层(早了约200年),证明乌鲁克文字没有在国家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5)楔形文字起源于陶筹而不是图画,陶筹记事从-8000年开始,后以物造字、以字生字以致无穷。

  (6)苏美尔楔形文字后演变成阿卡德楔形文字、巴比伦楔形文字,-1000年强大的亚述帝国使巴比伦楔形文字成为西亚、埃及的通用文字,还影响了伊朗高原埃兰人成埃兰楔形文字、小亚细亚的赫梯人,-2000年阿拉米人入主两河,带去从腓尼基22个字母基础上形成的字母文字,使楔形文字慢慢消失,后波斯、希腊、罗马入侵两河、西亚,使希腊语、拉丁语取代楔形文字成通用语,后阿拉伯入主西亚,最终使楔形文字成为死文字,沉睡了2000多年。

  2、尼罗河流域文明

  (1)概况

  古埃及文化的时间范围,是公元前4245年埃及南、北王国的首次联合,到公元332年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占领埃及,托勒密王朝覆灭,即通常所说的历时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

  关于埃及学:

  1882年法国学者破译埃及象形文字即开始成立埃及学,埃及1952年独立后才开始着手研究埃及学,埃及政府允许挖掘考古者保留半数文物鼓励考古,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建立埃及学,现成为世界性学科,世界著名综合大学都开设埃及学课程,有100多过考古队在埃及的500多处的遗址考古挖掘。

  (2)主要内容

  文字

  埃及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三部构成,古代埃及文字的形体的演变分为象形文字、祭祀体文字、世俗体文字、科普特文字四个阶段:

  宗教(宗教是古埃文化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了整个古埃及历史):

  A、神与人的关系:古埃及人和神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诸神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世上出现罪恶,是因为人们违背了神氏的意愿;造孽的人终将遭报应,行善的人必会获得奖赏。

  B、创世说:古埃及人相信,世界有始无终,世界原是一片混沌,经创世神的创造和整顿,世界才开始存在。古埃及人坚信,万事万物都循环往复,世界永恒不变。古埃及人的时间观,自然偏重未来,因为无尽的世界正等着他们去享受。

  C、.来世说:古埃及人的观念,人生在世,主要依靠两大要素:一是看得见的人体,二是看不见的灵魂。灵魂“巴”形状是长着人头,人手的鸟。人死后,“巴”可以自由飞离尸体。但尸体仍是“巴”依存的基础。为此,要为亡者举行一系列名目繁多的复杂仪式,使他的各个器官重新发挥作用,使木乃伊能够复活,继续在来世生活。亡者在来世生活,需要有坚固的居住地。古王国时的金字塔和中王国、新王国时期在山坡挖掘的墓室,都是亡灵永久生活的住地。古埃及人认为,现世是短暂的,来世才是永恒的。

  木乃伊:木乃伊制作行业的存在,表明古埃及人已掌握了物理、化学、医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金字塔之谜

  浩繁的工程、运输之谜、建筑之谜、数据之谜、万古长存之谜、微波谐振腔体和宇宙波、法老诅咒和核废料、金字塔与外星人。

  3、爱琴文明

  (1)概述:

  爱琴文明是指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间的爱琴海域的上古文明,是希腊文明的源泉。主要包括米诺斯文明(克里特岛)和迈锡尼文明(希腊半岛)两大阶段,历史约800年。它与东方各古国、特别是埃及新王国有过频繁的经济和文化的交往。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荷马史诗》等传说的启示下,成功地发掘小亚细亚西北部古城特洛伊及南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太林斯等遗迹,使长期湮没的爱琴文化再出现于世。二十世纪初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掘克里特岛古城诺萨斯,米诺斯王宫等重要遗址,大大充实了此项文化的内容。

  (2)克里特文明(相当于我国夏朝 -2300年至-1500年)

  公元前1700~前1400年,克里特文明发展到它的全盛时期,不久突然衰退,公元前1450年左右,操希腊语的人占领了克诺索斯王宫,标志克里特文明的衰落。从此以后,爱琴文明的中心便转移到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地区了。

  克里特岛有兴旺的农业和海上贸易,宫室建筑及绘画艺术、造船业均很发达,形成了海上霸权,控制了东部地中海的海运贸易网。

  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宫殿的修筑,每个城市国家多围绕王宫而形成,宫廷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克里特首都克诺索斯王宫当时人口约10万,是地中海上最大城市。

  克里特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初呈图形,后字体逐渐简化为线形,向音节符号演进,称线形文字A,至今仍未被释读,大概非希腊语。

  米诺索斯悲剧传说:

  克里特米诺斯王儿子在雅典被杀,米诺斯兴师问罪,强迫雅典王埃古斯每隔1年向克里特进贡7对童男童女,祭奠牛首人身怪物(相传为王后与公牛所生,国王为遮丑,便邀请雅典逃难而来大建筑师达代罗斯建设迷宫,将其藏在其中),第三次进贡时,埃古斯儿子、英雄忒修斯自告奋勇去克里特,并约好回程暗号白帆和黑帆。米诺斯公主被雅典王子迷住了,公主交给王子线球和宝剑,并告知入宫方法。王子将怪物杀死,带公主及童男童女回雅典,忘记换帆,其父跳海自杀,成爱琴海。后考古证实部分。

  ——火山毁灭克里特文明:-1525年至-1375年,克里特衰落,迈锡尼文明兴起。

  (3)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人是希腊人中最早到来的一支,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定居于伯罗奔尼撒半岛。此时克里特已建立米诺斯文明,在克里特直接影响下逐渐向文明过渡,到公元前1600年才称王立国。公元前1450年,迈锡尼人可能通过联姻继承等和平方式,得以入主克诺索斯王宫,这是迈锡尼文明发展的关键一步。此后从公元前1400—1200年,迈锡尼达到其文明的盛期。从公元前1200年以后渐呈衰败之势。后被北方的多利亚人灭亡。

  随着与海外先进文明地区交往的密切,迈锡尼的经济与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如城堡坚固、陆战力强,喜用马拉战车,尚武精神突出等等。迈锡尼统治克里特后,既承袭了克里特掌握的爱琴海商业贸易网的控制权,也全面吸收了克里特文明的遗产。克里特原有的线形文字,现在被用来书写迈锡尼语言,形成了迈锡尼线形文字(学术界通称前者为线形文A,后者为线形文B)。自1952年已被释读成功,证明迈锡尼语言是古希腊语的一支。

  迈锡尼城是迈锡尼文明的中心,在希腊诸国中最称强大。其他王国著名的还有斯巴达、派罗斯、雅典、底比斯等,它们有时组成一个军事同盟以联合作战,奉迈锡尼为盟主。考古发现的迈锡尼遗址城堡,有宏伟壮观的“狮门”(以刻有双狮拱卫一柱的浮雕得名),其繁荣富庶当不下于克里特的克诺索斯。在海外贸易方面,迈锡尼较克里特也是有过之无不及。迈锡尼文明的分布也较克里特文明为广泛、众多,现已发现的当地大大小小的迈锡尼文明遗址在1000以上。

  4、希伯来、腓尼基文明

  希伯来人属古代北闪米特民族,是犹太人的祖先。历史家们使用「希伯来人」一词来指称《旧约全书》中那些族长们(如:亚伯拉罕、以撒等人)的后裔,其时间即从那些族长们生活之时直到他们在西元前2000年末期征服迦南(今巴勒斯坦)为止。以後这些人就被称作以色列人,直到他们由巴比伦流亡返回迦南的前6世纪之末为止。此後这个民族便称为犹太人。希伯来这个名称在《旧约》中几乎总是其他民族对以色列人的称呼,而不是希伯来人的自称。

  希伯来人(Hebrews)自称是以色列人。他们在纪元前11世纪建立了王国,初代国王是扫罗,第二代是大卫王,第三代所罗门王在位的时候国力鼎盛,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所罗门王死后,分裂成以色列和犹大两个国家。到了公元前1304年,塞提一世登基为法老之后,埃及境内的希伯来人已经增加到数百万名之多,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王国的心腹大患,于是他便想将这些人贬为奴隶……

  值得一提的是,占世界0.3%的犹太人获得20%的诺贝尔奖,尤其是经济学、医学、生物学奖几乎为犹太人设立。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jls/ouzhoulishi/20220913/11170.html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历史网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本文链接: 欧洲文明历史起源介绍

欢迎关注:【历史网】http://www.iobobo.com/




声明: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QQ联系:56907920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微信号暂不提供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